韩国有农系的大学吗?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30高考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韩国有农系的大学吗?
韩国实行的是国立(National ,属中央政府) 、公立(Municipal ,属地方政府) 和私立(Private) 高校三者并存的高等教育体制。其高等教育的基本类型是:独立研究生院( Independent Graduate School) 、大学 (University) 、专科大学(College) 、网络大学(Cyber Universities & Colleges) 。韩国的大学又称“大学校”,在大学中,又有学院(College) 和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两个层次;大学内的学院又称大学生学院或大学院;大学的研究生院又进一步化分为普通研究生院(General graduate school) 、专门研究生院(Profe2sional Graduate School) 和特殊研究生院(Special Graduate School) 三种。
目前,在韩国教育部认可的大学及院校目录中,有18 所独立研究生院、188 所大学、158 所专科大学和9 所网络大学,[1 ]其中仅有2 所专科大学含有“农业”字样。那么,韩国的高等农业教育到底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采取了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呢? 本文就此作一探索。
一、韩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道路追溯追
寻韩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历史轨迹可以发现,韩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进程与其经济、教育、社会状况密切相关。韩国农业从20 世纪60 年代以前难以维持温饱到现在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重大飞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每10 年农业上一个台阶。[2 ]在韩国农业跨越不同发展台阶的同时,其高等农业教育模式也发生着巨大变化。
(一) 韩国建国初期(1948 - 1959 年)
韩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可以追溯到1886 年美国牧师之妻史克兰顿(M1F1Scranton) 在汉城创办的“梨花学堂”,但是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还是1948 年建国以后。由于日本在侵占朝鲜时期实行的是殖民地愚民政策,1945 年朝鲜光复时,文盲占当时人口的78 % ,韩国当时只有19 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只有7819 名,高等农业教育非常薄弱。[3] (P67)
1948 年8 月15 日,大韩民国政府成立,由于当时政府只能将有限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基础教育,私人创办的私立院校得以快速发展。到1955 年,韩国共有71 所高校,其中私立58 所(占总数的81. 69 %) ,国立8 所,公立5 所。[4]
1949 年12 月31 日韩国颁布了《教育法》,提出了发展农业教育的相关条款,促使了高等农业教育的综合化。水原农林专门学校并入汉城大学(1946 年) ,公立性高等农业教育从此产生。此后,伊利
农学院并入全北大学(1952 年) ,庆北大学建立了农学院(1951 年) ,忠南道属地方大学成立(1952 年) ,高丽大学如林业资源系(1953 年) 、农业
化学系(1955 年) 等相继设立;庆尚南道初级农学院升格为四年制学院(1953 年) ;1947 年江原道春川农学院成立并于1953 年升格为国立农学院。
(二) 60 年代
经过50 年代韩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大发展,到1960 年在校生已超过10 万。从1961 年起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整顿,四年制大学从71 所减至50 所,676 个专业的91920 名定员减少到532 个专业66410名,[5 ]1962 年庆尚大学在校生曾经减少为440 名,仅占1959 年在校学生数量(840 名) 的52 %。[6]
到了60 年代,韩国经济由进口替代型转向出口导向型,主要依靠人力资源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经济,为了配合当时经济对劳动密集型人力资源的需求,教育改革的重点又放到了普及中等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上来。
但是,在此阶段,韩国粮食生产还不能满足国民需要,农业教育仍然具有很大需求,不少农学院在此阶段也相继成立,如安东大学1962 年曾重组为安东初级农学院,建国大学1964 年设立了农科学院;韩国现代农协1961 年成立后,培养现代农协专门人才的大学在1962 年成立;高丽大学的
园艺科学系(1963 年) 和食品技术系(1968 年) 等也相继诞生。
(三) 70 年代
随着“绿色革命”的完成和温饱问题的解决,政府此期制定了“产校协作”政策,农科类的食品加工、管理等专业此期发展较快,韩国农科学院实现独立综合化。
1971 年韩国政府实施“新村运动”(New Village Movement) ,设计实施了一系列开发项目,强调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以政府支援、农民自主和项目开发为基本动力和纽带,带动农民自发进行家乡建设。
1978 年,为了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韩国政府决定把各种初级学院、专门学校、实业高等专科学校一律改为招收高中毕业生的2 - 3 年制的“专科大学”,有时也简称“大学”。“产校协作”政策要求企业与对口的职业学校(包括高中和大学) 签订合同,企业向学校提供实验场所、设备和必要的投资,学校按企业要求培养符合企业发展的技术性人才,同时,学校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共同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因此,韩国的“农业专科大学”实际上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学院”,英文译名多用Agricultural College。
在整个70 年代,通过粮食作物品种改良、高产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普及,增加了粮食产量,解决了国民温饱问题,完成了所谓的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 。农科学院独立综合化也在此阶段完成,如江原学院升格为江原大学(1978 年) ,庆尚学院升格为庆尚大学(1979 年) 。食品加工与管理等专业应运而生,如瑞逸大学此间设立了食品管理系,在自然科学部设了食品与营养系。
(四) 80 年代
80 年代“, 新村运动”进入持续稳定阶段,随着大棚和温室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保证了新鲜蔬菜的四季供应,实现了所谓的白色革命(White Revolution) 。韩国政府在此间颁布了《农业、科研、管理协同审议会规程》和《水产技术教育、科研、管理协同审议会规程》,确立了农、科、教三家的会商制度,并明确要求把农业(水产) 与科技、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农科研究生教育此间有了较快发展,如庆尚大学新增了两个研究生院,硕士专业达41 个,博士专业达24 个,[6 ]庆北大学、全北大学、汉城大学等校的研究生教育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庆尚大学是韩国农科院校独立综合化的典型代表,也反映了韩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变迁史。
(五) 90 年代
1991 年,按照国际上对农业的新认识———农业不单是食品生产,而且是一个利用自然资源的现代高附加值产业,高丽大学等增加了包括遗传工程在内的四个专业,将“自然资源”类的研究生院改名为“生命与
环境科学研究生院”,研究生院设有食品科学、生物工业科学、食品与资源经济、环境科学与生态工程、
生物技术与遗传工程5 个系,多数授予理学硕士学位(除食品与资源经济授予
经济学等外) 。在综合性大学的农科学院中,绝大多数都用“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代替了原来的农学院。以汉城大学为例,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的教师占全校总数的6. 1 % ,学生仅占7. 1 %。
1994 年6 月,韩国政府提出的促进农渔村发展的14 项40 条政策措施中谈到:大学以区域划定招生名额,优先照顾农业高中毕业生升学,对1 万名来自农渔村的大学新生提供注册金;优先在农渔村地区建立专科大学;对农渔村学校的教师给予优厚待遇;农渔村高中生减免学费比率从当时的15 %提高到30 %等。[7]
许多涉农私立专门大学在此间得以快速发展,但主要是在食品加工、观赏园艺等领域。1995 年韩国加入WTO ,为解决“入世”后农业领域面临的困境和提高农业竞争力,培养引领21 世纪韩国农业和农村社区发展的精英人才是当务之急。为此,根据农渔业发展委员会的建议韩国政府于1997 年建立了培养农场经理的专门学校———韩国农业学院(Korea National Agriculture College) 。
有关资料显示,到1996 年韩国设有农科的大学有44 所,在校生50487 人;农业专门大学85 所,在校生14000 余人;农业高中27 所,在校生20000 人。[8]
二、韩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探索
(一) 农科学院,通过学科综合、升格、更名,独立发展成综合性大学;在综合性大学的农科大学生学院及研究生院内开展高等农业教育,庆尚大学、江原大学等属于这种类型。
庆尚大学(Gyeongsang National University) 的前身是成立于1948 年的庆尚南道初级农学院(Gyeong2nam Provincial Junior Agricultural College) ,是韩国目前10 所主要国立大学之一,也是韩国庆尚南道国立大学的主要代表。1953 年学校升格为四年制学院并搬入现在的智霖校区(Chilam Campus) ,1968 年由道属地方学院变成国立学院,1972 年由庆尚南道学院( Gyeongnam National College) 改为庆尚学院(Gyeongsang National College) ,1979 年学校由学院升格为大学,并改成其现在的庆尚大学名称。学校现有11 个学院和4 个研究生院,有教师670 名,管理人员460 名,在校生约有23300 名,其中研究生2200名,有一个兽医诊所、两个实验农场和一个5000 英亩的研究林场。[6]
江原大学(Kangwon National University) 的前身是1947 年成立的江原道春川道属农学院(ChunchonProvincial Agricultural College of Kangwon Province) 。1952 学校更名为春川农学院(Chunchon AgriculturalCollege) ,1953 年学院由地方转为国立,1970 年学院改名为江原学院(Kangwon National College) 。1978年学校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江原大学,学校设有农业与生命科学、动物资源科学、艺术、商业管理、教育与工程、林业、人文、法律、医学、理学、社会科学、
药学等12 个学院、一个生物技术与工程院和一个体育部;有一个普通研究生院和教育、商业与公共管理、工业技术、信息科学4 个专业研究生院。[9]
(二) 在综合性大学框架下,通过学科衍生,以新建农科学院及研究生院的形式开展高等农业教育,如忠南大学、建国大学、庆北大学、安东大学、高丽大学、成均馆大学等。
忠南大学(Chungnam National University) 在1952 年成立时仅有文理、农业和工程三个学院,为忠南道属地方大学。1957 年成立研究生院,1962 年联合全南地方大学成立忠清大学(Chungchong NationalUniversity) ,1963 年从忠清大学全南学院中独立出来重新组建新的忠南大学(Chungnam National Univer2sity) ,随后又建立了不少院系和研究生院;其中,1982 年农学院迁至大田市Daeduk 校区,1991 年兽医学院成立,2001 年农学院重组为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目前忠南大学有人文、农业与生命科学、兽医等13 个学院,有一个普通研究生院、7 个专业研究生院和40 个研究所,有26000 名本科生和5000 名研究生,教授有930 名。[10]

朝鲜语专业排名前十的大学2022
2022年全国朝鲜语专业大学排名情况备受关注,其中
北京外国语大学蝉联榜首,
延边大学、
大连外国语大学紧随其后。这三所大学的朝鲜语专业教学实力备受认可。
朝鲜语专业,又称韩国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基础、广泛科学文化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旨在为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多领域输送
翻译、研究、教学、管理人才。
自中韩建交后,中国大学朝鲜语专业教材以韩国语为主流,包括韩国语精读、韩国语口语、韩国语听力、经贸韩国语、韩国社会与文化、翻译教程、写作教程等。专业课程旨在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同时培养其研究、教学和管理能力。
专业学生需学习朝鲜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基础知识,并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掌握科研方法,具备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专业水平。
朝鲜语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为促进中韩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发挥重要作用。
30高考
韩国开设音乐专业的院校有哪些
30高考(https://www.30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韩国开设音乐专业的院校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随着韩国
流行音乐的兴起,很多学生申请到韩国去学习音乐专业,在韩国有哪些院校开设了音乐专业呢?下面介绍的这几所大学,大家可以来看看。
一 、韩国音乐专业院校
首尔大学
首尔大学全称首尔国立大学,简称首尔大,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及多位韩国总统均出于首尔大学。首尔大学是韩国的最高学府,世界著名大学、亚洲顶尖的研究型国立综合大学,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和东亚大学论坛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的重要成员。
庆熙大学
庆熙大学是韩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创办于1949年,该校至今开设了人文、社会、工、医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100多个专业。
中央大学
目前,中央大学整体综合竞争力排名全韩前十名,以
表演系、电影系、
摄影系和新闻系最负盛名,在全韩国高校同专业学科中均排名第一。其中,戏剧表演系和电影系研究生院是全韩国最高的戏剧表演和影视艺术研究学府之一,培养出了众多顶尖的演艺界和文化界人士。
梨花女子大学
梨花女子大学建校于1886年,是亚洲AACSB认证大学之一。梨花女子大学原名梨花学堂,是朝鲜高宗皇帝和明成皇后为纪念当时首先在韩国开创女子教育的循道卫理会医生Scraanton的太太而命名的,1948年改名为梨花女子大学。
世宗大学
世宗大学的
音乐学是比较特别的存在,看起来比较广义,当今社会,韩流正成为国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K-POP更是韩国文化和韩流的中心。
二、韩国音乐专业划分
古典音乐系
包含了钢琴、管乐、弦乐、古典打击乐、合唱、指挥、作曲、
音乐教育、音乐学、音乐史、音乐理论等专业。
实用音乐系
可以理解为流行类专业,包含了流行演唱、爵士钢琴、爵士乐、吉他、电贝斯、架子鼓、歌曲写作/创作、制作人、电子音乐、
音乐制作、影视配乐、声音设计。
国乐系
包含了伽倻琴、古琴、奚琴、大金、笛子、牙筝、打击乐、作曲、理论、声乐(板索里、伽倻琴弹唱)。
宗教音乐系
也叫教会音乐专业,主要学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乐中的圣歌、弥撒曲、莫特特、奥拉托里奥、康塔塔等各种声乐/合唱音乐和风琴音乐。
三、 韩国音乐专业研究领域
历史方法(historical method)
将事件在时间的延长线上排列和研究,并研究与事件相关的一系列原因和结果。中心课题是各种风格的起源和发展,风格之间的关系以及从一种媒介向另一种媒介的转移等。
音乐理论(theory of music)
该研究是将组成音乐的各种要素的经验和实践认识从理论上组织起来的学问,重点研究对音乐使用的技术性用语的正确定义、音乐理论各领域共同的一般原则的形成、音乐技术知识(technical knowledge)的发现和证明。
声学(acoustics)
研究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过程,特别是指以研究符合音乐宗旨的现象为中心的学问。声音的本质和一般特性,音乐的音质,音高的物理依据,乐器与音乐媒介制作,表演场地的音响设施等都属于声学。
图像学与乐器论(iconography and organology)
图像学是研究与音乐有关的视觉资料的学问。包括乐器的形态、艺术品造型和印刷品中包含的音乐相关资料、音乐堂、音乐人的肖像画等多种视觉资料,并提供音乐会场的大小、弓的形状、乐器的结构、合唱团的组成和规模、歌剧服装及舞台设计等音乐相关的具体信息。另外,乐器论研究的是乐器的声学结构及机械结构。
美学批评(aesthetics and criticism)
美学讨论几乎包括在所有音乐论题中。音乐美学寻求"什么是音乐? "“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位置是什么?音乐在现实制度中的位置是什么?”等问题的答案。
演奏实践(performing practice)
这是关于过去的音乐在当代是如何演奏的研究。是指在演奏包括中世纪在内的古代音乐时,为按照当代习俗正确再现装饰音、即兴技法等提供信息的学术活动。音乐
社会学(music sociology)
作为音乐社会学的方法论,分为根据价值判断技术的定性分析方法和根据采访、统计等客观资料的定量分析方法。
音乐
心理学,听力(psychology of music)
音乐心理学把音乐的各种性质,尤其是刺激性侧面的构成放在音乐表现形式上的范围内进行处理,从而探究由此产生的听觉、感情上的问题。另外,细节上还包括感情、感觉和心情、思考和想象、灵感、认知能力、音乐智能、学习和记忆、音乐欣赏和由此带来的音乐效果等。
音乐
教育学(music education)
音乐教育学是一门涉及音乐学习和教授等所有问题的学问。研究领域包括
哲学及政策、教育内容和教科课程、音乐启发和学习、联系教育、音乐教师教育、成果和评价等。
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
非西欧音乐体系和民俗音乐的研究,称为种族或民族音乐学,主要工作是收集和采集资料,叙述和分析等。将非西欧文化的音乐实体通过音阶、节奏、旋律、组织(monophony, polyphony, heterophony)、形式、演奏方法、乐器等进行系统化。
以上就是30高考为大家带来的韩国有农系的大学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30高考:
www.30gaokao.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